春和景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为深化传统文化育人成效,培植学生人文素养沃土,近日,我院人文素养教研室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四月让学生与AI一起精心策划四月主题活动,开展了清明故事分享、“春天的诗”诵读展示、“我为古诗配新图”春日摄影、“书单盲盒”读书心得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活力,以书香浸润学子心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农谚反映了怎样的农耕智慧?”结合清明、谷雨等传统节日和节气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不仅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祭祀先祖、插柳以避邪等传统习俗,更深刻体会到了节气文化中所蕴含的古人智慧。“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同学们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和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诠释着关于春天的诗情,将经典文字化作跃动的青春符号。
“我为古诗配新图”春日摄影活动展现了跨界魅力。学生们以“春”为主题,用镜头捕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境,用光影重构“花呈岭岭春”的春趣,最终呈现出既有古典诗意,又具现代审美的学生作品,让传统文化之美浸润校园每个角落。“书单盲盒”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师生将经典书籍搭配手写荐书卡装入抽签盒,通过随机交换开启“阅读奇遇”。“这个四月,我们利用AI协作设计了系列活动,从智能推荐个性书单到生成诗词互动彩蛋,科技赋能让文化活动更具创意。”数媒2403班李同学分享道。
本次活动将节气文化、诗词经典、美育实践有机融合,是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向第二课堂延伸的有益尝试。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行走的课堂”,通过“传统文化+创意表达+实践活动”的育人模式,让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厚植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耕春田”,让人文精神的种子在校园里破土生长。
“春天的诗歌”小组诵读展示
学生制作的“清明”主题海报
学生在校园开展春日摄影